摘要:道氏理論是所有市場技術研究的鼻祖。盡管他經常因為「反應太遲」而受到批評,並且有時還受到那些拒不相信其判定的人士的譏諷(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),但只要對股市稍有經歷的人都對它有所聽聞,並受到大多數人的敬重。
道氏理論是所有市場技術研究的鼻祖。盡管他經常因為「反應太遲」而受到批評,並且有時還受到那些拒不相信其判定的人士的譏諷(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),但只要對股市稍有經歷的人都對它有所聽聞,並受到大多數人的敬重。但人們從未意識到那是完全簡單的技術性的,那不是根據什麽別的,是股市本身的行為(通常用指數來表達),而不是基本分析人士所依靠的商業統計材料。
道瓊斯理論與江恩理論一樣,都是經濟學中,為我們的投資服務的。
根據道氏理論製定交易策略
道氏理論的交易策略主要有兩種,追漲殺跌(順勢交易)和高拋低吸。最佳的交易策略是追漲殺跌,在橫盤趨勢中做高拋低吸,此外投資者還要理解追漲和最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
拿到股票後,我們首先應該看它是趨勢還是震蕩,順勢交易和高拋低吸只能二選一,震蕩出現之後我們無法預測要持續多久,趨勢中有震蕩,震蕩中有趨勢,震蕩無法事先確定,如果是順勢交易就不要考慮高拋低吸,高拋低吸在左側交易中總是在回調的低點買入高點賣出。任何一種交易想要把握清楚都非常難。同樣的信息,每個人得到的時間不同、反應不同、分析能力不同、性格不同,以上種種會導致每個人做出的決策不同,信息的傳導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因此在趨勢形成後,每個人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時間都不一樣,所以會出現震蕩,這時不要害怕,如果出現震蕩要正確理解震蕩。
股市是一個資金再分配的場所,但只有趨勢形成後,多空資金才能發生轉移,中國目前交易製度下,一切的橫盤震蕩整理都是為了以後趨勢的形成,為此後的趨勢所做的準備,因此橫盤後必變盤,但趨勢後未必是橫盤,市場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,供求關系又由價格趨勢反應,把握了價格趨勢就把握了價格的波動方向。
市場上存在一種資金叫先知先覺型資金,我們稱之為控盤資金,他們往往交易在左側,他們在把握市場的能力上要強於一般機構和一般投資者,因此他們能在市場的底部買進,頂部賣出,盡管有優勢但他們資金大,他們會在K線圖中體現出來,這些痕跡就是我們研究的目標,跟隨價格趨勢就是跟隨先知先覺型資金的過程,所以,做為市場的跟隨者應先解決有無主力資金的問題,再決定是否跟隨。
怎樣運用道瓊斯理論判斷主要走勢?
了解長期趨勢(主要趨勢)是成功投機或投資的最起碼條件。有關主要趨勢的幅度大小與期限長度,雖然沒有明確的預測方法,但可以利用歷史上的價格走勢資料,以統計方法歸納主要趨勢與次級的折返走勢。
雷亞將道瓊斯指數歷史上的所有價格走勢,根據類型,幅度大小與期間長短分別歸類,他當時僅有30年的資料可供運用。非常令人驚訝地,他當時歸類的結果與92年的資料,兩者之間幾乎沒有什麽差異。例如,次級折返走勢的幅度與期間,不論就多頭與空頭市場的資料分別或綜合歸,正態分布的情況幾乎與雷亞當時的資料完全相同;唯一的差別僅在於資料點的多寡。
面臨的價格走勢,幅度與期間都非常可能落在歷史對應資料平均數(medians) 的有限範圍內。如果某個價格走勢超出對應的平均數水準,介入該走勢的統計風險便與日俱增。若經過適當地權衡與應用,這項評估風險的知識,可以顯著提高未來價格預測在統計上的精確性。
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,道瓊斯理論中,關於主要走勢判斷,所持有的態度是判斷走勢要根據歷史價格,而道瓊斯理論的偉大之處也在於,我們在判斷走勢的時候,他所總結出來的規律與後世所發現的一致度很高。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
該公司的客戶帳戶增至395.8萬個,較2024年7月成長32%。盈透證券的日均收益交易(Daily Average Revenue Trades)已連續第七個月實現年增成長。
本年度外匯天眼SkyLine Guide 馬來西亞榜單已正式公布!這份榜單由 100 位來自本地外匯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評審團評審,聚集行業智慧、緊貼當地語系化需求,為投資者提供權威的交易商推薦參考。FXTM、Axi、FXCM、Neex 等25家交易商榮登榜單。這些交易商在交易平台穩定性、客戶服務品質、資金安全保障、技術創新能力,以及合規經營等多方面展現出卓越表現。
對許多投資人來說,做外匯交易是快速賺取利潤、累積財富的絕佳管道,但也伴隨著極大的風險。除了市場波動造成的虧損,還有因為誤用黑平台而遭遇爆倉、無法出金、帳戶被凍結等情況。因此,許多投資人都會透過外匯天眼查詢交易商資訊,降低碰到詐騙的風險。最近,我們收到不少用戶詢問JDR Securities的評價,下面是相關的查詢與解析。
澳洲經紀商新增技術合作夥伴以擴大流動性分銷網絡。此整合使 Centroid 的經紀商客戶能夠存取 XS.com 的多資產類別交易流動性。